保洁阿姨的琴声为何动人
[发布日期:2022/1/26 0:59:22]有了更多免费开放的场馆,有了更多精准的文化惠民活动,热爱知识和艺术的种子,才能更加蓬勃地生长起来
不久前,清华大学艺教中心新年联欢会上,保洁员邢国芹上台弹奏钢琴曲《我的中国心》,台下掌声雷动。视频上传网络后,“清华保洁阿姨弹奏我的中国心”上了热搜。“知识为所有人敞开大门”“平凡的岗位也可以闪闪发光”……这是网友们的感动。
保洁阿姨的琴声为何打动了这么多人,仔细想想,耐人寻味。
感动首先源于热爱。55岁的保洁阿姨,身穿工作服、双眼微闭,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跳动,这幅画面就是对“热爱”的生动诠释。邢国芹的学琴经历,没有咬咬牙的坚持,只有沉醉其中的享受。她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不懂乐谱,每天工作结束后就在一台长期不用的“走音”钢琴上摸索,“今天弹得不好,明天继续练”“弹得肯定不准,但我很开心”。
艺术技巧也许有门槛,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是平等的。“我家洗砚池边树,朵朵花开淡墨痕”,热爱加上坚持,往往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成果。于个人而言,这种热爱是提升自我的动力;于社会而言,这种热爱能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。
感动背后也有社会情绪的共鸣,那就是人们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。不仅是邢国芹,身处平凡岗位的普通人,因为热爱而坚持学习的故事屡屡刷屏: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留言,“想起这些年的生活,*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”;3年背诵1.5万多个外语单词,北京大学保安许文龙“不管在什么岗位上,都要学习”;8年创作100多幅粉笔画,南京大学宿舍管理员吴立娣“拿起扫帚是生计,拾起画笔是生活”……他们的“不务正业”,获得的往往是赞美和鼓励,这是社会情绪的正向振荡。
感动之余,保洁阿姨的琴声也引发思考:像邢国芹一样对艺术、对知识心怀热爱的普通劳动者还有很多,怎么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?
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升级精神文化供给能力是应有之义。目前我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文化站、美术馆和90%以上的博物馆已免费开放,“十三五”期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多亿元,用来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。按照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的部署,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,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。
有了更多免费开放的场馆,有了更多精准的文化惠民活动,热爱知识和艺术的种子,才能更加蓬勃地生长起来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01月25日 12 版)
本文转载自人民健康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云顶国际予以删除!